学医催人老!科学家分析美国实习住院医师DNA结果发现,实习第一年DNA端粒缩短速度是常人6倍丨临床大发现 二维码
38
指一算,现在这个时间,应该不少童鞋终于改完了自己的毕业论文,终于能够松一口气并感觉自己老了十岁。 天真无邪的同学们呐,是不是觉得几个懒觉过后,自己又是一条好汉?之前所熬的大夜、受的压力,都是浮云? 但是同学啊,你可能是真 · 老了好几岁啊! 要说加班和压力,刚刚踏入医院的实习医生们肯定不遑多让。密歇根大学Srijan Sen教授和他的伙伴们,研究了美国250名一年工龄的实习住院医师的唾液样本,发现这些年轻人的端粒缩短速度有点快,是一般端粒损耗速度的将近6倍!研究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上[1]。 端粒的缩短可不仅仅是睡几觉就能补回来了的。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细胞衰老,以及各种相关疾病风险的增加。 对此,某位刚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同仁高呼:人间不值得! 通讯作者Srijan Sen教授 (图源:uofmhealth.org) 在美国,职业医生培训的第一阶段就是住院医师,是一个充满了压力的魔鬼炼狱时期。这些刚刚踏入职业生涯的愣头青们往往面临着长时间的工作、严重的睡眠不足,以及来自于病人的沉甸甸的责任感[2]。 过度的压力暴露诱发了心理问题,更是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风险因素[3,4]。总不能让新人们一边治病一边生病吧?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相关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也进行了改进,比如限制工作时间,更加严格的监管等。但是,对实习医师的心理测试显示,高强度的压力依然存在[5]。 想来学医的朋友们都有经验,这人呐,工作一紧张,压力一大,睡眠一少,就容易掉头发(划掉),容易提早衰老。当然,衰老与否,看头发多不多是不太靠谱的,有个靠谱的生物标志物,就是端粒的长度 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顶端,帮助保持基因的稳定。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DNA的分裂而不断缩短,DNA复制分裂一次,端粒就比之前更短一点,短到不能再短,细胞的寿命也就到头了[6]。端粒被科学家们亲切地称为“生命时钟”,是一座“滴答滴答”好像催命让人深刻感受到生命流逝的时钟。 在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250名刚进行实习的住院医师(平均年龄27岁,52.6%是女性),他们在实习开始之前的2-6周和实习一年后提供了自己的唾液样本,并且每隔3个月通过网络报告自己的平均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和外部压力事件(疾病、缺钱花、自己失恋或者朋友失恋等会造成巨大影响的事件)。 同时,研究人员招募了密歇根大学的84名新生(平均18.3岁的青春年华),在他们大学第一学年的前后获得DNA样本,并进行了分析。 根据最近的一项系统回顾性研究,体细胞端粒的正常缩短速度大概是每年24.7对碱基[7]。但是在生活凄苦的实习住院医师身上呢? 基线和结束时收集样本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85.2天,而在这一年多一点点的时间里,实习生们的端粒平均损失了143.5对碱基对,是正常端粒损失的近6倍! 按照端粒研究的大方向,年龄越大,端粒长度越短,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早期较为紧张的家庭环境和不太稳定的精神状态与实习前的端粒长度没有相关性。那除了年龄,什么和端粒的迅速缩短有关呢? 是工作时间。 研究人员参考工作时间来判断实习住院医师们的压力。在调节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之后,工作时间对端粒的磨损程度产生了最主要的影响。工作时间越长,端粒的磨损越严重。在这项研究中,实习住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64.5小时,而更有一些人,平均每周工作超过80个小时。 再来看一眼我们青春洋溢的大一新生的数据。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这些年轻人的端粒长度,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还能说什么呢?年轻真好呗) “我就随便叹个气,你们不用管我” (图源:pixabay.com) 这是第一个显示了实习住院医师所遭受的主观压力与细胞变化的客观标志物之间关系的研究。端粒的损耗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习住院医师的的压力状况和健康状况,有助于培训机构的进一步监督和健康管理。 对奇点糕本人来说,是真实地被住院医师的艰苦生活所震惊了一下子。因为某些客观因素他们需要承受这样的压力,奇点糕好像也不怎么能帮上忙。只能是,对所有的医务工作者,致敬,祝好。
文章分类:
行业资讯
|